一顿便餐,一次理发,一件衣服,一袋水果……每一家用心经营的“小店”都给这座城市带来满满的烟火气,每一家暖意流动的“小店”都承载着街坊四邻的独特记忆。它们散布街头巷尾,看似不起眼却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味添香,是经济的“毛细血管”。透过它们,既能嗅到人间烟火,还能感知经济晴雨,甚至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温情与活力。
近年来,受到线上消费的冲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店主们喜忧参半。有的纠结困惑,去留无措;有的坚守初心,破局重生;有的寻求强大,多元发展。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收获希望和生存的同时,在担心什么焦虑什么?自贡网特别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嗨!小店》探访那些小店背后的故事。
唐建芳今年51岁
比丈夫大3岁
与许多同龄人一样
唐建芳也背负着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困境
思来想去
夫妻俩还是选择了在自贡开家小店
如今
这家位于兴川街
和汇兴路交汇口的面馆
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
门店全景
客流不错 但日子不轻松
“年龄大了,工作不好找。在外面打工、做生意也很难。”唐建芳说,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务工只能做些不太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有些沉重。说起做生意的感受,她最大的感受是真的很累。![]()
唐建芳正在揉面
在汤灶旁站上一天下来,唐建芳常常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在店里面还好,一回家躺下就感觉痛,说不出哪里痛,就是全身都痛。”不时有客人来店里就餐。唐建芳熟络地招呼着客人就座,扯面、下锅、勺汤、拌料。一张硕大泛黄的价格表贴在门店最显眼的地方,素面6元,大份牛肉面11元,“不好涨,也不敢涨。”唐建芳说,“大家都是冲着你实惠来的,你要是贵了,以前的老顾客可能就不来了。”![]()
价目表尽管小店的客流一直不错,但唐建芳告诉记者,开支同样不菲。房租2600元,加上两个帮工的人工费,每个月的固定开销就接近8000元。唐建芳扳起手指头算账,“现熬的熟油海椒一桶得500多(元),一桶用量就是5天左右;每天熬制的骨头汤要几十块钱;每天的面粉钱要200(元)左右;每月3000(元)的天然气费,500(元)的电费,算下来每个月店子的支出都超过两万(元)。”除了日常经营的开销,子女的费用支出也是一笔大头。唐建芳的大女儿刚上大学,学费还是贷款。小儿子在面店附近的蜀光绿盛实验小学读书,虽然开销小一些,但想到孩子以后的中考升学,唐建芳也隐隐有些焦虑。![]()
新鲜出锅的鸡婆头生意好的时候,唐建芳的面店一个月利润有六七千元,但随着天气转暖,客流也开始下降。“冬天生意最好。夏天客人不多,甚至一个月下来得白干。”白干,夫妇俩也得干。全家的营生都在这口煮面的锅里。期望孩子有更好的未来
日子虽然不轻松,但有盼头。“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唐建芳夫妇的小店被迫歇业,一家人滞留在农村老家,断了收入来源。吃穿用度,房租……沉重的经济压力让夫妇俩喘不过气,两口子一度想要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面馆,好在房东打来电话,告诉唐建芳,都不容易,房租后面来补。这才让夫妇俩的面馆缓过一口气。![]()
程良正在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差点被迫关门的经历,让唐建芳夫妇咬着牙找亲戚借钱,盘下了一间位于邦泰天著附近的门店。平时丈夫程良两边都在跑,主要精力放在了新的门店。“店子交了首付,每个月还4000块的月供。”尽管压力很大,但唐建芳夫妇觉得,总归是属于自己的。如今,面馆的生意在慢慢恢复,好的时候一天也能卖到200碗,可仍没有达到巅峰。消费里的烟火气,似乎需要一个愈合疗程。![]()
唐建芳和程良当问到唐建芳对未来最大的期望是什么的时候?她迟疑一两秒后笑着回答——“把孩子带大,希望他们未来能好好过下去。”编辑手记
小店,看似不起眼,却又无比坚强。近年来,一家家小店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在自我提升和坚守中迎来了春暖花开。小店故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如果你是小店经营者,欢迎与我们联系,分享你的小店故事。烟火如常,却来之不易,让我们共同守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自贡在线APP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自贡在线APP联系删除!未经自贡在线授权,禁止转载!举报电话:1890900616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