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丰田汽车拟收购哪吒汽车”在网络热传,5月13日,哪吒汽车高层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我都不知道这个消息,是谁在传?”针对传言,丰田汽车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品牌沟通部部长徐一鸣回应称:“这个事吧,真没听说哈!”双方表态,为连日来沸沸扬扬的舆论争议画下阶段性句号。此次传闻的发酵,与哪吒汽车近期深陷资金链危机、销量断崖式下跌、员工讨薪维权等多重困境密切相关。尽管公司否认被收购,但外界对其生存状态的担忧仍未消散。销量暴跌与资金链紧绷引发收购猜想?根据公开数据,哪吒汽车2025年1-2月销量分别仅为159辆和377辆,同比下滑超90%。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近三年累计亏损达183亿元,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仍为-28.54亿元。资金链的极度紧绷,使得外界对企业自救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催生“卖身”猜想。自2024年末起,哪吒汽车接连被曝拖欠员工薪资及离职补偿金,累计金额近4亿元,涉及超3000名员工。今年4月,全国20余家经销商更集体前往桐乡工厂维权,要求返还车款、恢复售后服务。多重负面事件叠加,市场对企业的信心跌至冰点,收购传闻被视为可能的“解局方案”。作为全球传统车企巨头,丰田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加速电动化转型,但其纯电车型市场表现平平。业内分析认为,收购本土新能源车企或可快速获取技术积累与市场渠道,而深陷困境的哪吒汽车因具备生产资质、供应链基础及部分核心技术,成为潜在标的。哪吒现状:自救措施与不确定性并存据封面新闻此前报道,为缓解债务压力,哪吒汽车于3月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并获得泰国金融机构及香港索罗科技注资。此外,公司正推进E轮融资,计划募资30亿元用于复产,但截至发稿,封面新闻记者仍未得到资金到账哪吒汽车的消息。业内分析人士向封面新闻记者透露,债转股虽能暂时减轻负债,但若销量无法回升,企业仍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目前,哪吒汽车已关闭全国多地直营门店,仅保留核心城市部分经销商网络。哪吒汽车公司表示,未来将聚焦高毛利率车型,并加速开拓海外市场,计划未来2~3年实现国内外销量各占50%。管理层动荡与技术骨干的流失,也造成了哪吒汽车的隐患。2024年末,原CEO张勇卸任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重新掌舵。此后,CTO戴大力、智驾负责人王俊平等核心高管相继离职,研发团队被曝降薪50%。人才流失与研发投入缩减,恐进一步削弱其技术竞争力。4月14日下午,有传闻称哪吒汽车原CEO张勇已于离职前办理英国签证,目前身在英国。对此,张勇在朋友圈回应,“感谢大家关心,看到网络上一些传闻,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此外,封面新闻记者向哪吒汽车内部管理层询问张勇在英国一事是否属实,公司是否正常运转时,对方表示:“这个真的不知情,公司在正常运转,但运营捉襟见肘。”新势力淘汰赛进入深水区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企业绩“喜忧参半”。随着新势力汽车淘汰赛的加速,尾部品牌生存空间持续收窄,前有高合、极越等新势力汽车相继陷入停摆,留给哪吒汽车扭转颓势的时间也不多了。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1万辆的交付量问鼎新势力车企销冠,并在10轮融资累计超228亿元,但连年亏损使资本耐心耗尽。投资机构普遍要求企业证明盈利路径,而非单纯依赖估值增长。此次E轮融资估值已从250亿元缩水至30亿元,折射出市场对其前景的悲观预期。哪吒X开启海外媒体试驾。(公司官网)对于哪吒汽车而言,否认收购传闻仅是风暴中的短暂喘息。如何在资本退潮、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中实现“逆风翻盘”,考验着管理层的战略定力与执行力。尽管丰田收购传闻被否,但业内人士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传统车企或通过技术合作、合资建厂等方式介入尾部新势力重组。“很多头部车企业都曾通过收购资质,快速扩张产能。”若其能依托现有技术积累,借力债转股与融资重启生产,并精准锚定细分市场,哪吒汽车或可觅得一线生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自贡在线APP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自贡在线APP联系删除!未经自贡在线授权,禁止转载!举报电话:1890900616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