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退回来了,但心里还是不踏实。”7月18日,拿到全额退款的徐先生望着墙上尚未拆除的净水机,眉头仍未舒展。让他牵挂的,是同村其他两位老人的退款诉求尚无进展。
徐中柱家中仍未拆除的净水机(央广网见习记者 滕艳娇 摄)
从村口吆喝到门店推销
老人觉得中了“营销套路”
今年6月22日,广西宾阳县祈瑞电器经营部的大巴车驶进徐先生居住的双江村。“免费听课、车接车送、好礼赠送”的吆喝,让包括他在内的60余位老人动了心。很快,老人们被接至涉事门店,一场“精心设计”的推销开始了……
当事老人回忆当天大巴车接送位置(央广网见习记者 滕艳娇 摄)
“不让说话,不让打电话,连去厕所都只能一个一个去。”时隔近一个月,62岁的徐先生和其他当事老人仍清晰记得当时门店内的压抑氛围。“听到能防癌,脑子一热就买了。”多位老人向记者回忆,门店内的“套路”一环扣一环:先是“自来水含杂质、桶装水有污染”的演示实验,有人在旁反复强调,“长期喝要生病”。随后话锋一转,推出每台“国家补贴价2980元”的净水机,宣称原价5980元/台,还附赠“2000元大礼包”,更声称过滤后的水能“防癌抗癌”。
当天,包括徐先生、覃女士在内的三位同村老人都付了款。据徐先生介绍,现场大概有九人购买了净水机。然而,商家“免费安装”后没几天,徐先生饮用过滤水后出现腹痛、腹泻;覃女士家属发现,净水机疑似成本低廉的劣质产品。出现这些状况后,老人即便使用净水机,也要把过滤水煮沸了才敢饮用。
提出退货退款
还被商家要求扣600元
6月23日,徐先生联系涉事门店,提出退货退款,但商家要求扣除拆封滤芯及拆装费共计600元。协商无果后,徐先生不仅通过12315市场局的消费者投诉平台进行了投诉,还同步向央广网的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情况。
接到线索后,记者立即与他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事件经过,并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沟通,追踪案件进展。7月2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向徐先生发送“受理告知”短信,正式启动调查程序,并依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承诺60日内完成调查。
7月18日,徐先生致电告诉记者,他的全额退款已经到账,成为这场纠纷中的首个“突破”。
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上门登记投诉信息(央广网见习记者 滕艳娇 摄)
商家跑路
门店人去楼空致调查受阻
7月6日,记者依据净水机购买收据上的售后电话联系宾阳县祈瑞电器经营部负责人,对方称用大巴车接送老人到店是因“新店开张图热闹”,强调所售产品“各项资质齐全”,并解释现场实验“仅为展示新旧产品区别”。但当被问及是否宣传过净水机有“防癌抗癌”功效时,该负责人未作回应,仅表示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到店了解情况,目前正与当事人协商售后事宜,“不便透露更多信息”。
7月22日,记者实地走访时发现,涉事门店已人去楼空,仅余空置门头。
如何防止商家以“注销执照”“搬离经营地”等方式逃避责任?宾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贸城所副所长白欣欣说,监管部门目前已对涉事企业信息进行高风险标注锁定,若查实存在恶意跑路,将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市场准入。
老人维权的“双重门槛”:
不熟悉投诉程序且举证难
徐先生拿到了退款,但同村另外两位老人的维权却卡在了起点:因不熟悉投诉流程,仅口头委托徐先生代为反映,未提交书面材料,导致其诉求未被受理。直至7月22日记者赴当地实地走访时,在记者陪同下,当地市场监管人员上门登记信息,启动受理程序。
“老年群体维权往往面临‘双重门槛’。”当地一位基层执法工作者分析,一方面,不少老人对市场局12315消费者投诉平台、书面投诉等流程非常陌生。本案中老人的“口头委托”,难以满足法定维权形式要求;另一方面,这类骗局多为“现场话术”,缺乏书面宣传材料,老人维权意识淡薄,很少留存视频及其他形式的证据,事后举证难度极大。
这一点在本案中尤为明显。宾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贸城所副所长白欣欣介绍,启动调查后,她曾多次排查涉事门店,均未发现“防癌抗癌”的宣传单、课件等;走访多位当事人,也未获得图片、视频佐证。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价格是否虚高,同样因缺乏直接证据陷入僵局,因为现有获取的材料无法证实净水机的“假冒伪劣”,而净水机定价无统一标准,价格“虚高”难以量化界定。
但白欣欣表示,尽管证据收集困难,监管部门的处置仍有明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经营者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的,应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最高可达200万元。此事一旦查实违法,将依法追责,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
涉事门店已人去楼空,空留招牌(央广网见习记者 滕艳娇 摄)
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陷阱频发
骗局要怎么防?
如今,尽管徐先生拿到了退款,但他更想知道,这水到底能不能喝?这样的骗局以后怎么防?徐先生的疑问,道出了许多老年消费者的普遍心声。
针对徐先生等人的遭遇,白欣欣提醒老年人,消费过程中需提高警惕,注意留存宣传材料、视频音频等证据,以便权益受损时有效维权。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类消费陷阱频发,套路多为“免费诱惑+情感操控+虚假功效”。业内人士指出,破解这一难题,需构建“监管+社区+家庭”的防护网。监管部门可针对老年群体开展“家门口的维权课堂”,简化投诉流程;社区可建立消费预警机制,及时通报可疑营销活动;子女更应主动协助老人核实信息,筑牢家庭防线。唯有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社区、家庭成员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老年人被骗的概率。
来源:央广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自贡在线APP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自贡在线APP联系删除!未经自贡在线授权,禁止转载!举报电话:189090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