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绪的火苗点燃,理智的围墙崩塌,相互诋毁的恶意取代互帮互助的温情,愈演愈烈的猜忌与口角最终引燃了七旬老妪的一把“怒火”,远亲不如近邻的守望与关爱也变成了法庭上互相指责的唇枪舌剑。这场邻里对峙该如何收场?富顺县法院板桥法庭运用“全流程调解+综治中心联动”的解纷模式,让一场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冲突的爆发
2025年4月的一天,七旬老人苏某胸中的怒火再也压不住了:自家房子的锁明明好好的,突然就打不开了,后来请人帮忙终于打开,才发现锁芯中有断掉的铁丝。“肯定是邻居王某故意破坏我的锁!”苏某在心里断定。
回想起来,前几天邻居几只鹅无故死了,恰逢那几日自己打过除草剂,邻居王某就故意在其房前屋后“指桑骂槐”,声声辱骂、句句怀疑像一根根刺,扎入苏某心里,想反驳对方又没指名道姓,不理睬又没完没了。
断定门锁损坏是邻居王某所为之后,愤慨之下,苏某怒气冲冲地来到王某院坝,将其屋檐下成捆的干柴扔到院坝坝坎边,一把火点燃。成捆的柴火燃起浓浓黑烟,将院坝边沿的白色罗马柱熏得黢黑,院坝石基也在高温炙烤下生出裂痕,如同破碎的邻里亲情。
积怨与旧账
“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原告王某的诉求斩钉截铁。法庭之上,面对指控,苏某的儿子作为代理人,满腹委屈:“是他们家骂人在先!而且烧的柴捆是我家的,他们未经允许私自据为己有,我母亲烧自己的柴有什么错!”
一方说对方纵火毁财,另一方指责其辱骂在先;一方说故意毒害鹅群,另一方说损坏蔬菜;一方说私自占用农田十几年,一方说经过同意方才耕种。庭审现场双方针尖对麦芒,曾经的友善与互助荡然无存,积压的旧账被一桩桩翻出,矛盾错综复杂,情绪激烈对撞,交替累积的积怨并非简单的财产损害赔偿所能化解。
疏通引导,回归理性
该案中,被告苏某点燃柴火导致原告院坝基石和罗马柱受损的事实,有视频为证,只要受损价值确定得当,并无法律适用的困难。但承办法官意识到,如果就案办案,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探究双方矛盾积怨并打开双方的心结,否则极有可能引发双方后续你来我往的“意气官司”。
为此,承办法官积极联系镇村综治中心干部,多方了解双方矛盾情况,并先后与原、被告双方数次电话沟通联系,协调双方立场。同时,当面明确告知其行为的违法性及面临的法律后果,确定该案基本的是非对错,最终被告苏某儿子认识到其母亲行为的错误,表达了愿意调解的意愿。
多方协同联动,现场定分止争
但经过多轮沟通后,双方仍对赔偿金额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板桥法庭随即启动“法庭+综治”多元解纷机制,联合镇综治中心、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开展矛盾化解。
解纷中,法官从法律角度分析责任,明晰双方行为的对错;镇村干部发挥协调优势,梳理矛盾发展脉络,从情理出发,耐心劝导,以和为贵。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的“怒火”终于平息。最终,双方对赔偿金额达成了一致,被告当场支付了赔偿款,原告也提出以后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再相互指责。双方均对法庭干警和镇村干部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本案的成功化解,是板桥法庭积极探索“全流程调解+综治中心联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近年来,针对涉农邻里纠纷,以“三农速裁”法庭品牌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全流程协同调解的办案理念,积极参与镇村综治中心建设,打破了法院“单打独斗”的局面,将司法审判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三大转变:从“被动审判”到“主动介入”,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从“单一裁判”到“多元共治”,汇聚基层解纷强大合力;从“案结事了”到“人和睦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自贡在线APP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自贡在线APP联系删除!未经自贡在线授权,禁止转载!举报电话:1890900616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