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在成都邛崃大同镇景沟村海拔1500多米的山巅,一种名为“黑老虎”的神秘水果正迎来成熟季。
它外形如饱满的红宝石,聚合了荔枝的甜、山竹的细腻与葡萄的多汁,被网友誉为现实版“恶魔果实”。
这片山地果园,主人是位30多岁的青年李洪波。过去近十年间,他与这颗挑剔的水果相伴,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与等待。从单果100g到超600g,“黑老虎”的产出最高可实现4万元一亩,李洪波还带动了村里农户的再就业。
“黑老虎”
与“娇气”的“黑老虎”打交道
“黑老虎”,是五味子科冷饭藤属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它的根和藤均可入药,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此外,“黑老虎”果实奇特,营养价值高,具有不错的食用价值。在绵延的九顶山,李洪波的“黑老虎”果园已发展到50亩左右,亩产最高达2000斤。
每年10月至11月的成熟期,红彤彤的果实挂满藤蔓。由于果实不能冷冻,且有“黄金口感48小时”的限制,目前主要通过订单农业和网络直播的方式销售,主要服务成都及周边市场。
“很多客户是买给家里老人的,看中的是它的健康价值。”景沟村党委书记秦帮良是李洪波一路创业的见证者也是支持者。他告诉记者,在他印象里,固定顾客已经连续三年预订,成熟季节常常供不应求。采摘后的果实由工人背下山,再通过快递发送给客户,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
农场里,翠绿藤蔓层层叠叠,一颗颗紫红饱满的“黑老虎”缀满枝头,清甜果香在田间弥漫。殊不知,这种植物的种植过程充满挑战。
7日,李洪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最早尝试用野生种子培育,但很多种子根本不发芽。后来发现是光照问题——种子需要足够光照才能萌发,但幼苗又怕强光直射。经过反复试验失败,他才掌握到关键数据:“黑老虎”需要30%到50%之间的散射光照。
“那时候走了不少弯路,”李洪波回忆道,“后来想到在果园里套种黄柏树,为‘黑老虎’提供自然的遮阴。”这种模仿原生环境的种植方式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改善口感方面,他也摸索出一套方法。野生“黑老虎”药味较重,甜度不足。通过不断尝试,他发现使用羊粪可以有效提升甜度,同时让果香更浓郁。由于不能使用农药,他在藤蔓下放养了上千只山鸡,让它们负责捕捉害虫。
这些看似“土”的办法,却让“黑老虎”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单个果实的重量从野生状态下的不足100克,增加到现在的600克以上。口感也变得更加丰富,既有奶香的余韵,又带着一丝中草药的回甘。
“黑老虎”
从返乡到试种的选择
2013年,李洪波从城市回到家乡景沟村。眼前的景象让他感触颇深: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老一辈仍在田里艰辛劳作。那时,他已在城市有了工作,但这次返乡所见,让他开始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一年后,他因身体原因,决定回到山里。他办起家庭农场,养跑山猪、土鸡,也尝试种植各种作物。也就是在那时,他通过资料了解到“黑老虎”这种水果——它不仅稀有,而且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恰好景沟村的山地环境符合它的“脾气”。
“当时了解到它药食两用,价格也不错,就想着试试看。”李洪波说。他特地坐火车去云南考察,对比气候土壤后,才决定引种试种。然而,农业从来不是能立竿见影的行业,尤其是对于“黑老虎”这种生长周期长的作物。
农业从来不是急活儿,尤其是培育一个“娇气”的稀有品种。创业之初的五年,李洪波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黑老虎”前期投入巨大,修枝、搭棚、施肥……资金如流水般花出去,却见不到一分钱收益。望着只投入不产出的果园,李洪波好几次都走到了放弃的边缘。但一想到家乡父老的期盼和自己返乡的初心,他一次次选择了咬牙坚持。
现在,村上在宣传推广方面提供了帮助,秦帮良说,村上打算将“黑老虎”打造成当地的一个特色品牌。目前,李洪波的农场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务工岗位。
计划未来对“黑老虎”进行深加工
如今,李洪波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收获,他的50亩“黑老虎”果园已连续三年稳定挂果。这颗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果实,正通过最时髦的网络直播,走出大山。
由于果子极其娇贵,有“黄金口感48小时”的限制且不耐冷冻,目前主要采用订单农业模式,服务于大成都范围。工人们将果实背下山,再通过快递迅速送达客户手中。很多消费者将其作为健康养生佳品馈赠长辈,甚至出现了连续预订三年的“铁杆粉丝”。
他计划,如果未来五年内能将种植规模扩大到数百亩,形成稳定产量,就将深度开发“黑老虎”的药用价值和加工产品,真正将它的附加值“吃干榨净”。
更令人欣喜的是,李洪波的成功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情。他现在正带着村里的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奋斗。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包程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自贡在线APP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自贡在线APP联系删除!未经自贡在线授权,禁止转载!举报电话:18909006163